文化 > 往事回眸

进军中南的生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的使命

作者:王 涛

来源:中国报

2019-04-01 星期一

    在70年前的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个特殊而伟大的群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热情渡过长江,投身祖国的南方,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人民公仆,他们把美好的年华和无悔的汗水倾注在那片炽热的土地上。这场轰轰烈烈的青年南征运动,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青年运动。

紧锣密鼓忙筹建

    1949年1月,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进行的其他战役的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东北全境已经解放,华北大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各解放区连成一片,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胜局已定。

    为了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进军中南的任务,东北野战军(1949年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在平津战役结束后,立即着手准备南下,解放并接管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六Letou。根据平津广大学生要求参军的愿望和军队急需补充大批知识青年入伍的现状,东北野战军领导于1949年2月15日呈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平津地区招收万名学生参军。17日,中共中央即复电同意,同时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容草率从事”,应与前委及华北局“共同商定办法,定出计划”,并指示原定由华北大学调往东北野战军的300名学员,作为这一万人的骨干。24日,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经与前委、华北局和平津两市委商定,以“南下工作团”的名义,在平津两市动员7000名学生,另招收3000名技术工人和各种专门技术人才,随军南下在新区开展工作。同时任命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为总团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为副总团长。由陶铸主持实际工作,负责筹建南下工作团。

1949年,北平市民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集会,热烈欢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
    
    2月中旬,《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天津日报》发布了南下工作团招考团员的启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高校和许多中学先后召开了动员大会,不仅学生们踊跃参与,不少教师也积极报名。在紧张的考录结束后,各校纷纷为参加南下工作团的同学举办欢送会。数千名学生告别母校,踏上革命征途。

    为统一供给标准,便于南下行动,南下工作团的组织机构基本参考部队的建制,总团相当于兵团级单位,各分团下设大队、中队、分队等。最先组建的一分团下设4个大队,全团共2600余人。二分团共有5个大队,其中一、二、三大队在天津,由华北大学调拨的1500名学员组成的四、五大队驻山东德州,全团共3500人。三分团组建相对较晚,团部驻北平旃坛寺,下设4个大队,每个大队均有1个女生中队,还成立了专业的文工团,全团有近4000人。整个南下工作团共吸收了上万名平津地区的知识青年。

革命熔炉学知识

    南下工作团是中国革命实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相结合的产物。其学员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的青年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大多数人亲身经历了国民党的统治和镇压,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同国民党统治阶级进行过反饥饿、反内战等斗争。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中共地下党员和我党领导的地下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和“中国民主青年联盟”的成员。

    南下工作团在教学内容上,统一安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形势教育;第二阶段为革命传统教育;第三阶段为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工作团采取听报告、上大课、自学文件、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各阶段的教学,提倡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互相帮助。当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们十分繁忙,但对南下工作团知识青年的成长仍十分关心,倾注了无限的关爱。

    从开学到分配工作前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专门为南下工作团讲课、作报告的党政军领导及知名人士达50多人次,这在整个解放区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毛泽东主席虽然没有直接给学员讲过课,但他让人带来的赠言“忠诚团结,革命到底,今日加紧学习,将来努力工作”,使广大学员深受鼓舞,愈发坚定了战胜困难、革命到底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南下工作团当时盛行唱革命歌曲。每天早晚集合、上课、点名、开会、吃饭前都会组织唱歌,各队之间常常相互拉歌,在各种活动会场上嘹亮的歌声此伏彼起,显得生气勃勃。除此之外,南下工作团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十分丰富,扭秧歌,自编自演歌剧、话剧,组织放映苏联电影和《白毛女》《血泪仇》等。

    南下工作团虽属军队建制,日常生活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建立了早操、晚点名、班务会等项制度,但军事训练所占比重较小,只进行一般的队列、内务、着装、礼节等训练。南下前,各分团都组织紧急集合、行军拉练、防空隐蔽等训练,学员学会了打绑腿、捆背包,为随后的南下长途行军做好了充分准备。

随军南下赴征程

    1949年7月,南下工作团结束了在平津的学习,广大学员盼望已久的随军南下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临行前,北平各界1.5万人于7月18日在先农坛体育场为南下工作团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6000多名学员参加了大会。会后,南下工作团开始进行南下的准备工作。

    一分团三、四大队于7月29日首批南下,一、二大队于30日离平南下。8月5日,一分团各大队乘列车经天津、沧州、济南、徐州、郑州等地到达河南鸡公山。这里原本是个风景区,但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根据总团的指示,一分团在此继续学习和劳动锻炼,等待分配。学员们每天修整驻地、打扫卫生;各队轮流派人下山背运粮食、瓜菜、柴草。大家在辛勤的劳动中表现得十分出色,纷纷表示,“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9月6日,一分团在鸡公山体育场举行了毕业典礼。会后,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按照组织的分配,陆续离开鸡公山,走上各自新的工作岗位。

1949年,北平市民在前门大街上欢送南下大军。

    二分团于7月27日出发南下武汉,所乘列车全都是闷罐车,一路上走走停停,还不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8月1日,列车到达汉口车站,除五大队住在博学中学外,其余各队都住在武汉大学。5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军区、四野政治部在中山公园为二分团举行欢迎大会。会场上挂有醒目的大字标语:“到农村去,到部队去。”大家一致表示,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完成任务。

    三分团于8月1日踏上南下征途,沿津浦铁路,经天津等地到达河南开封,在这里休整待命。9月中旬,三分团在河南大学礼堂举行了毕业典礼。9月下旬,三分团由开封转至武汉。四野司令部及政治部在民众乐园为三分团举行欢迎会暨欢送会。会场上口号声、掌声不断,气氛热烈。此后,全部学员包括干部和工作人员陆续接受分配,走向中南各地党政军的工作岗位。

    分配到部队去的南下工作团的学员,除少数分配到四野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机关及院校外,多数分配到四野所属的各兵团、各野战军等单位,为部队增添了勃勃生机。分配到地方工作的学员,参加了接管城市、建设基层政权、建立人民政府和土地改革等尖锐复杂的斗争,为开辟新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南下工作团从组建到学习结束分配工作岗位,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却短暂而光辉。它为军队和地方,特别是为新解放的中南广大地区培育、输送了急需的大批干部,这些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作为党在教育知识青年方面取得的又一巨大成果,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

    文中所示照片为湖北Letou馆藏

    原载于《中国报》2019年3月29日 总第335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