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人物纵横

查全性: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

作者:涂上飙 黄 敏

来源:中国报

2019-08-13 星期二

    寒窗苦读十二载,又到一年放榜时。随着2019届高考考生陆续收到期盼已久的录取通知书,今年的高考招生也即将画上句号。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被视为“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的高考有着一段被中断的历史。

    1977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教育部编发的一期《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成为千万莘莘学子心目中最期盼、珍贵的一份文件,它打开了我国关闭10年的高考通道,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敢讲真话 受邀参加座谈会

    1977年10月21日,大江南北的收音机里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中国宣布恢复已经中断10年的高考。这成为“文革”后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这一消息播出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成千上万的知青奔走相告,幸福洋溢在每个年轻人的脸上。

    1977年7月29日,邓小平在听取中科院负责人方毅和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汇报时谈到,要尽快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要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人来参加座谈。按照邓小平的要求,中科院和教育部火速确定了参加座谈会的33位专家学者。其中,教育界15位参会代表由高校教育司司长刘道玉选定。武汉大学谁来?刘道玉选了52岁的副教授查全性。

    8月3日,查全性按通知赶到北京饭店时,才知道这次会议是“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当时参加座谈会共33人,绝大多数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东昌、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还有中科院的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等等,年龄多在六七十岁。相比起来,查全性算是当时年纪轻、辈分浅的人。后来,查全性分析自己被邀请的原因时说:“刘西尧和刘道玉和我是校友,知道我敢讲真话,才有意这么安排的。”

1977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编发的《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

    1977年8月4日,“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召开。正是这次会议促使中国关闭了10年的高考通道再次打开,也正是这位敢讲真话的查全性,第一个扣响了这扇紧闭的大门。

语惊四座 首倡恢复高考

    开会前两天,所有与会学者都表现得非常拘谨,不敢畅所欲言。8月6日,会议进行到第三天。当谈到招生一事时,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现在清华新招进的学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邓小平插话道:“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番话让查全性激动不已,久藏心底对教育的危机感喷涌而出。查全性说:“招生是保证大学质量的第一关。当前新生质量没有保证,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他说,大学的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没法上课,就像工厂进的原材料没通过检验不能生产合格的产品一样,必须要废除群众推荐、领导批准的那一套搞法,重新恢复高考招生,让大家凭真才实学上大学。

    一言既出,举座皆惊。“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16字方针在当时是高校招生的基本原则。就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听完查全性的一番发言,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纷纷表示赞同。邓小平问刘西尧,当年恢复高考是否来得及。刘西尧说还来得及。“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邓小平一锤定音。

    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出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考试推迟到11月份进行,这也是我国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从此,结束了中断10年没有高考的历史。

    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一公布,来自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课堂的570万名考生奔向考场。考生中有知识青年,也有拖家带口的中年,最后有27.3万人迈进大学校门。许多人的命运由此改变,其中,很多人后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可以说,这次恢复高考改变的不仅是考生的人生,更是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

淡泊名利 珞珈山下的学术世家

    谈到当年首倡恢复高考,查全性总是很低调。他曾说:“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只是我有机会说了几句真话。而我敢于说,主要是觉得说了可能会解决问题。”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这是查全性的信念,敢说真话的秉性得益于其崇尚科学、格物致知的家教氛围。1925年4月,查全性出生于南京一个书香世家,长于武汉。祖父查秉钧,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年赴美留学攻读物理学专业,曾任国立武汉大学物理系主任、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首任院长。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不久,查谦就来到武汉大学任教,组建了物理系,与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等人一起建设武汉大学。查谦担任华中工学院的首任院长后,在该校创立了严谨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勤奋活泼的教学学风,对该校发展成一所英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2年,查全性(左一)在实验室做研究。

    在父亲的影响下,查全性也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1951年,查全性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从莫斯科留学回国后,他就一直在武汉大学任教。父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查全性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59年秋,查全性回国后遇上三年困难时期,但他仍立即以极大的热情开始在武汉大学化学系筹建电化学研究室,并培养和聚集一批年轻人。该研究室现已成为我国现代电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除了科研工作外,查全性一贯重视教学工作和教育事业。他曾长期担任电极过程动力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深受学生欢迎。他撰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于1976年出版,此后几十年一直是全国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

    查全性长期勤奋工作而淡泊名利,为中国电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8月1日,查全性院士逝世,享年95岁。

    文中所示照片由武汉大学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报》2019年8月9日 总第341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