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文库 > 随笔

闪光的鱼

作者:王雯雯

来源:中国报

2020-05-06 星期三

    庚子鼠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起初,我和好多人一样感到恐慌、焦虑。经过全国人民同心抗“疫”,如今我已走出家门,回到工作岗位。近3个月的时间,我感觉仿佛有3年那么长。大风浪终于退去,露出了记忆的沙滩。原以为沙滩上会一片狼藉,没曾想留在上面的多是美丽的贝壳,有的如玉般温润、有的如钻石般璀璨、有的如水晶般剔透……今天,我随手捡起一枚,放在手心里凝视。

    3月17日,晴。这一天,原本我应该下沉社区,但是单位临时召我回去,到查档服务大厅值守。随着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热潮的掀起,需要查阅的人也多起来,我们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多。忙碌了一天后,爱人接我下班。刚到社区门口,虽然没有看见绚烂的夕阳,却见到有很多人在忙碌着。下沉社区工作一个多月的经验提醒我,肯定是有新任务了。我下意识地走了过去。

    社区门口的花坛里竟然有好多的活鱼,在蹦、在跳。铺上塑料布的花坛俨然成了一个临时鱼池,抗击疫情中群众的智慧不时涌现。穿着雨衣拿着塑料盆的社区王副书记对我大声说:“你家的鱼还没领呢吧,快来领!”王副书记总是这么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居民。

    我顿时明白了,这是社区在给居民发放爱心鱼,我作为党员志愿者多次参与发放爱心菜工作,自然很清楚。我笑着说:“我不是来领鱼的,我是来帮忙的。”王副书记利索地用塑料盆舀起了鱼放到塑料袋里,一边细心地加了些水一边说:“不要你帮忙,你上了一天班了,赶紧领回去炖鱼汤,增强抵抗力!”我说:“还是给更需要的人吧。”话还没说完,王副书记已经把袋子伸到我的面前,边递给我边说:“每家都有的,每家都有的!”

    我还在犹豫中,这时,装鱼的袋子被爱人接了过去,他道过谢后,笑着说:“活鱼啊,体现了居民的品质生活啊”。从他放光的眼睛里我读出了一个鱼米之乡长大的人对活鱼的热爱。整整一个多月了,他奔忙在打击假冒伪劣防护用品的路上,方便面、盒饭成了家常便饭,不再对活鱼有什么奢望。这下可好了,生活要上一个档次了!他朝我丢下一句:“你帮忙吧,我先送鱼回家。”说完,他就哼着小曲走了,那调子是《今天是个好日子》。

    正好有一位赶来领鱼的老太太怎么也打不开塑料袋,我赶忙接过塑料袋帮她打开。在小区网格员的通知下,小区居民陆陆续续过来领活鱼,大家自觉间隔2米排起了队。我戴上手套也加入了帮忙的队伍。忙活了一阵子,突然想起值班的这两天忘了订团购菜,家里已经没有葱姜蒜了。可是,估计爱人是不会让新鲜鱼变成冻鱼再吃的,所以我这个不太会吃鱼的西北人赶紧请教一下身边的人,问他们“没有葱姜蒜怎么炖鱼”等问题。他们有的说放料酒、有的说放干辣椒……大家间隔比较远,况且都戴着口罩,有的还戴着面罩,我接收到的信息并不是很清晰。不过看着大家热情帮忙,我暗下决心,没有葱姜蒜,今天照样炖鱼。

    华灯初上,领鱼的人越来越少了。独居的、孤寡的、生病的人家的鱼,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已经处理好并送上门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我也洗手回家。

    家住6楼,爬楼到家门口,一眼看到门把手上挂着个塑料袋,凑近仔细看,里面竟然是一把小葱和一小块姜。我连忙打开门,问爱人:“你让人送的?”他连连摇头:“咱家没有了吗?”不当家真是不知道小葱贵!忽然,我想起来刚刚上到5楼时,碰到一个穿着雨衣、带着护目镜全副武装的人,“难道是他?”我在楼梯口朝着下楼的脚步声喊了一嗓子:“是你吗?小葱和生姜?”伴着喘气,一个低沉的声音传到我的耳边:“是的。”声音比较陌生。我追问:“你贵姓?住哪家?”声音逐渐远去,但也能听到:“没啥,别客气啊,活鱼,新鲜着吃……”我有些不甘心,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我家的……”没有声音了,只留下一片寂静。

    晚上的这顿鱼汤,虽然吃到嘴里已经很晚了,但是感觉味道特别鲜美,香气悠远绵长。香气里飘荡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人爱吃活鱼的惦念,饱含着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捐助者的一片爱心,还有不知名的邻里间无私的帮助。疫情无情,人有情!我,好幸福!

    原载于《中国报》2020年4月30日 总第351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