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往事回眸

心系祖国 毁家纾难

——抗战时期侨批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邹挺超 郑宗伟

来源:中国报

2020-09-07 星期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战争时期,面对着凶残的侵略者和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仆后继,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当时,海外华侨利用多种形式支持祖国抗战,从他们寄回家乡的侨批中可以看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了那个特殊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注脚。

    “儿自恨无余力多寄”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从此,日本侵略者的战火在中华大地上快速蔓延。于是,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誓死守卫国土。此时,远在海外的侨胞也无时不在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着故乡的消息。例如:1937年,印度尼西亚垅川华侨黄添培在寄给母亲的侨批中就流露出了担忧和自责的情绪。信中写道:

慈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光阴迅速,别后有数年,转眼又是废年,年关之迫,儿每于花晨月夕,无不念甚。谅想近来家母福体康安,不胜欣喜。近日探悉咱方抽调壮丁卫土,未知咱方训练壮丁如何,望则告知。儿明知国难当中,税饷日有,儿自恨无余力多寄,就是,定必家母也能须原谅也。现南岛百业冷落,实甚难谋。慈母爱儿之甚望勿远念,若另日有客头返里,儿自当付下影片弍张。现冬季之近,风雨交迫,望家母身体自珍摄,勿可儿之远念。儿在外身体粗安,勿为远念。今付去国币弍大元,至即查收,专此敬禀,并请金安。

 儿黄添培禀上

    民弍拾陆年废历拾壹月拾肆日付

    另者,前次寄去壹函付银七元,儿则肆元,我父叁元而已,特此通告,免致怀念。顺笔探问外祖妈现在身体康安否,云。

 1937年,印度尼西亚垅川华侨黄添培关于无力多汇款支持祖国抗战等事宜
写给福建漳州母亲的侨批。福建Letou馆藏

    “儿明知国难当中,税饷日有,儿自恨无余力多寄。”如此真情实感的表达让人为之动容。在这封侨批中,黄添培不但关心着母亲的安康,还想进一步了解家乡抽调壮丁及其相关情况,并希望母亲回信告知。在“南岛百业冷落”的背景下,他想多寄钱回国支援祖国抗战,但又对于自己“无余力多寄”钱财的窘境感到遗憾和自责,这种矛盾的心态正好真实地反映出其爱国、忧国的赤子情怀。

    国难当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战时期,海外华侨黄添培对祖国和家乡人力、物力的关切,正是当时华侨支持祖国抗战情怀的一个缩影。

“航空救国”

    抗战期间,“有钱出钱”在海外华侨的侨批中多有反映。当时,“航空救国笺”非常流行,它表达了海外华侨捐款、捐资支持祖国抗战的理念与行动。

    1929年11月22日,菲律宾马尼拉华侨蔡世佳寄回家乡的侨批,信笺中印有战斗机图案和“航空救国”字样。 福建Letou馆藏

    1906年,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提出“航空救国”的主张。1920年11月,孙中山重建大元帅府,并且前瞻性地设立了航空局。他提出了“航空救国”的思想,并指出现代意义上的国防,非扩充空军力量不可。1923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军用飞机“乐士文1号”在广州大沙头机场试飞成功后,孙中山为此还题写了“航空救国”四字以资鼓励。

    1929年,菲律宾马尼拉华侨蔡世佳一封问候家人的侨批就采用了“航空救国笺”,这虽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它真实反映出当时“航空救国”理念在华侨中得到了很大的认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抵制也日渐增多,“抵制仇货,坚持到底,卧薪尝胆,誓雪国耻”这样的宣传语也常出现在侨批封上。

    对于“航空救国”,海外华侨积极响应。1932年,菲律宾华侨成立了“中国航空建设协会马尼拉分会”,推举晋江华侨李清泉为主席。李清泉提出要为祖国募集15架飞机,带头捐购侦察机1架,并发动华侨社团捐购教练机3架。其他爱国华侨也纷纷响应,踊跃捐款,购买飞机。在募齐15架飞机后,华侨们又组建了“菲律宾华侨飞机队”回国参战。菲律宾友联印刷所为此专门印制了有战斗机图案和“航空救国”中文字样的信笺,赠送给华侨们用于书写信函,以此广泛发动侨胞、侨眷捐款或认购“航空救国”债券。真可谓“小举动,大情怀”。

“请购救国公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筹措抗战经费,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了救国公债。邮政局也刻印了“请购救国公债”等字样的宣传戳加盖在侨批封上,以宣传、鼓励侨胞、侨眷购买救国公债。

    为了祖国的安危,共同抵抗日本侵略,华侨们积极响应,海外各地还成立了华侨公债劝募委员会,掀起了广泛的“购债”运动。第一期救国公债,侨胞们就认购了半数以上。据统计,1937年至1939年间,华侨认购救国公债5115万元、国防公债626.5万元等,到1941年夏,共购债6.82亿元;至1942年,购债总额已达11亿元国币,超过国民政府所发行公债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些公债战后国民政府并未偿还,实际上等同于捐款。

    1938年10月10日,东南亚45个城市华侨救亡组织的168名代表在新加坡召开会议,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由陈嘉庚任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任副主席。筹款、购国债、销国货成为南洋总会的主要任务,也成为海外华侨支持祖国抗战的主要形式。在南侨总会的组织下,华侨们以常月捐、特别捐、航空救国捐、购公债、义演、义卖等形式,踊跃为祖国抗战捐款捐物。从1937年至1940年,南侨总会共发动募集支援祖国抗战的义捐达5亿元、寒衣50万件、药品250万元。

    东南亚华侨除了捐款给国民政府外,还积极支持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据估计,东南亚侨胞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共捐款至少1000万元。

“为国当兵服务”

    抗战期间,华侨们远在海外,对于祖国抗战形势十分关切,除了“有钱出钱”,也有一些华侨选择了为祖国抗战“出力”。

    1939年4月,菲律宾马尼拉华侨蔡乌树在写给福建晋江南门外檀林乡姐姐的侨批中,就记述了旅菲热血青年“环侄”决心回国参加抗日的义举,信中写道:

浅姊:

    自握别以来,转瞬已逾数载,时深思念。前日,环侄正整装乘舟返国,但他此行不是回家Letou亲,乃是为国当兵服务而去。妹初闻此事亦曾竭力劝其勿往,无奈侄儿志已决,是我人力所不能挽回,他终而去。据云,侄儿此去并不即上前线打仗,须经在我国内地再受训练五个月,然后派往乡村各地当教练,组织民众都成武士,使全国人民都武装起来,一致反日,对日宣战。阿姊你也不必伤心,这是无所谓的,我们只有候待,只有预祝他成功。

    此祝

安康!

    妹树上

    当时,蔡乌树和她的丈夫在菲律宾马尼拉开“义隆木厂”,她的侄儿“环侄”就随姑父许文修在木厂做事。这位热血青年决意“为国当兵服务”,而作为他的姑姑,蔡乌树虽然曾因担忧而竭力劝阻,但最终也表示理解,并劝慰姐姐:“不必伤心……只有候待,只有预祝他成功。”这也反映出当时支持祖国抗战已经深入到华侨青年及他们的家人心中,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心系祖国、不惜毁家纾难,这样的情怀,令人感动。

    支持抗战的热血青年很多,不止“环侄”一人。早在1937年,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菲律宾分会就曾在报上刊出广告,征召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日,应招的华侨青年中有工人、学徒、店员等,他们都踊跃报名,共招收到六七十人参加。于是,该分会就派干部沈尔七训练这支队伍,最后从中挑选出精干的28人组成了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于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该队后来改名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沈尔七任团长,他还曾在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并先后三次奉派返菲组织菲律宾华侨青年回国参战。同时,他也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封感天动地的家书,信中写道:“儿为了革命——抗日救国,多年未寄分文到家,致母亲生活更苦,心殊不安。惟今如不抗日救国,民众将永无翻身之日,故儿愿牺牲一切奋斗到底。”言词真挚,令人感动,表达出他誓死保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原载于《中国报》2020年9月4日 总第357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