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往事回眸

中的虎门销烟始末

作者:朱琼臻

来源:中国报

2021-03-29 星期一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一部近代中国史,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屈辱史。晚清时期的中国衰态毕现,官场腐败,武备废弛,财政困难,民生凋敝。当西方商船的鸦片梦被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池烧为灰烬,列强的炮舰便接踵而来。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1860年的英法联军入侵,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进京,在西方列强的炮舰之下,相继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衰朽的清王朝如大厦将倾,无力回天,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沉沦中遭受了极其深重的苦难。

    一部近代中国史,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奋斗史。封建统治阶级开明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惨状;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由于历史局限都没有找到出路,最终先后在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共同镇压下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变法维新,以“救亡图存”为号召,但最终被封建顽固派扼杀;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帝制,却没能扭转乾坤,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没有完成,革命尚未成功。

    近代中国人民在艰难抗争与苦苦求索中探寻路在何方。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即日起,本报与中国第一历史馆合作推出《抗争与求索》专栏,撷取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珍贵,揭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风雨沧桑,以聆听历史的回音与启迪。

    打开中国近代史,展现出来的首件大事便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导火索虎门销烟表面上是通商争执,实质上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斗争。

内忧外患 谕令禁烟

    19世纪3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历工业革命的洗礼后迅速崛起,亟需拥有庞大人口资源的海外市场。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清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其倾销工业产品的“绊脚石”,中外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又称“贸易顺差”)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的局面,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清政府虽三令五申严禁鸦片进口,但中外烟贩狼狈为奸,采取走私和行贿等手段,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运入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直隶、盛京等沿海地区,进而转销内地Letou份。

    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首先是白银大量外流,引发财政危机。据统计,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至道光二十年(1840)间,中国外流白银达1亿两,相当于当时全国银货流通总量的五分之一。其次是摧残人民身心健康。虎门销烟前,全国吸食鸦片者多达200余万。此外,鸦片还削弱军队战斗力,形成官不能领、兵不能战的局面。

    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严禁和弛禁两个派别。严禁派主张用重刑处罚国内贩卖鸦片者和吸食者,弛禁派认为应弛禁征税以解决财政困难。道光十六年(1836),弛禁派代表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奏请取消鸦片禁令,允许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口,公开买卖,仅禁止官吏、兵丁吸食。严禁派则发起反击,道光十八年(1838),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上“严塞漏巵以培国本”奏折,建议重治吸食者,戒烟以一年为期,到期仍吸食则处以死刑。道光帝最终下定决心,革除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之爵位,又将许乃济品位降级,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钦差驰粤 收缴鸦片

清道光十九年(1839)五月二十五日,钦差大臣林则徐等
奏报虎门销烟完竣情况的奏折。 中国第一历史馆藏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二十五日,林则徐抵穗后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粤海关监督豫堃等研究禁烟对策。他一方面大量阅读海关资料和外国书报,一方面派人暗查鸦片贩子动向。综合各方消息,林则徐认识到兴贩吸食鸦片者之多,皆由外国贩烟而起,因此把禁烟方针由“先重治吸食”调整为“先以断绝鸦片为首务”。此外,林则徐还召集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的645名学子入贡院“考试”,试题有四:一是鸦片的集散地;二是鸦片的经营者;三是此前的禁烟弊端;四是建议的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和贪官污吏的名单。

    二月初四日,林则徐发谕帖给各国烟贩命其呈缴鸦片,从天理、国法、人情、事势四方面严正声明禁烟理由。他勒令烟商三日内“将趸船鸦片尽数缴官”,并出具合同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惜甘服罪”。外国烟商欲采取施延战术,仅象征性交出1037箱鸦片。林则徐愤怒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下令“将停泊黄埔贸易各国夷船先行封舱,停止买卖,一概不准上下货物,各色工匠船只房屋,不许给该夷人雇赁”。

    二月十四日,英国领事查理·义律屈服,表示愿意缴烟20283箱。四月初六日,缴烟工作完毕,林则徐奏报道光帝,“所收夷人鸦片共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核之义律原禀应缴二万二百八十三箱之数,更溢收一千袋有零……每起尽一船,即将各层舱底逐一查验,不任稍有留遗。此次收缴全清,夷人成本千余万金,已成虚掷,谅不敢更寻覆辙”。

贮藏严密 销法创新

    收缴的鸦片全部堆贮在虎门寨下水师提署和附近的民房、庙宇内,烟箱每个长约三尺,高宽皆一尺五,一间大房只能堆四五百箱。房屋不够贮放,便围筑外墙,添盖高棚,匀排封贮。为加强防范,林则徐“内派文职正佐十二员,分棚看守,外派武职十员,带领弁兵一百名,昼夜巡逻”。然而,仍有觊觎者“乘机图窃,而执事员弁多人,留神侦察,是以当场拿获之犯,前后共有十余名,均即立予严行惩治”。

    收缴鸦片本拟于解京烧毁,但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上奏详析了运输成本和调包风险。鉴于此,道光帝改谕林则徐等“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在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詟”。

    接到谕旨,林则徐开始着手准备就地销烟之事。首先是研究销化方法,此前销烟多用“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焚后“有残膏余沥渗入地中,积惯煞煎之人,竟能掘地取土,十得二三,是流毒仍难尽绝”。林则徐经过仔细查访,得知“鸦片最忌在二物,一曰盐卤,一曰石灰。凡以烟土煎膏者投以灰盐,即成渣末”。“煮化法”虽然可行,但大规模煮化需设锅灶累百盈千,若锅灶过少则耗时过久。经林则徐和关天培反复酌商,摸索出“海水浸化法”,即“挖水池以代铁锅,在水中撒盐成卤,然后将鸦片切碎投下,浸泡半日,再把整块烧透的石灰入池,搅拌浸化毁之”。其次是销烟地点的选择,虎门险要天成,既是珠江入海口,又去内河不远,且清军设有众多炮台,在此销烟既有利于掘池引水,又有利于防卫。随即,林则徐令人在虎门的海滩高地挖掘了两个长宽各十五丈余的方形大池,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樁钉板防止渗漏,池后挖一水沟,以便盐卤倒入,池前设一涵洞,以便残渣排出。

霸气销烟 大快人心

    四月二十二日,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虎门寨下搭建礼台,挂起麒麟帐,铺着红氍毹,书有“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大字的黄绫长幡迎风招展。午后二时许,礼炮齐响,在林则徐的亲自督率下,销烟人员“先由沟道车水入池,撒盐成卤,所有箱内烟土逐个切成四瓣,投入卤中,泡浸半日,再将整块烧透石灰纷纷抛下,顷刻便如汤沸,不爨自燃。复雇人夫多名,各执铁锨木爬,立于跳板之上,往来翻戳,务使尽化”。产生化学反应的鸦片“浓油上涌,渣滓下沉,臭秽熏腾,不可响迩”。一池销毁完毕,趁海水退潮时启放涵洞,将渣沫排入大洋,再引入清水把销烟池冲洗干净,另一池又接续浸化。两个池子轮流作业,第一天便销毁了170余箱鸦片。自此,销烟工作日复一日地紧张进行,“试行之初,每日才化三四百箱。迨数日后,手法渐熟,现在日可八九百箱至千箱不等”。

    直至五月十五日,历时23天的销烟终于完成,共销毁鸦片19179箱又2119袋,除去包装箱袋,实重2376254斤。此次销烟不仅首次确认了外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品种有公斑、白土、金花、小公斑四种类型,还对鸦片的包装方法和品类占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因此前缴获的“烟膏烟具多有假造”,林则徐认为“欲辨其伪,必须先识其真……若以外夷原箱之物互相比较,则真伪可以立辨,不至混淆”,故建议“将现在四种烟土,每种各留两箱”。道光帝允准,朱批“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在此后的一年里,林则徐等人在广东大力查禁鸦片,又破获烟案数百起,收缴大量鸦片,拿获人犯2200人,烟枪75726杆,烟锅726口,有效阻止了鸦片流毒的恶性蔓延。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打击了英国的贸易掠夺,唤醒了国人的觉醒意识,维护了民族尊严。然而,虎门销烟却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英国政府随即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客观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原载于《中国报》2021年3月26日 总第365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