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红色记忆

确立信仰 探索理论

——珍贵文献见证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

作者:张玉菡 黄程程

来源:中国报

2021-07-02 星期五

    提起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您可能耳熟能详;提起李汉俊翻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的《共产党》月刊,您可能并不陌生,但是,继续列举李季翻译的考茨基的《社会主义史》、恽代英翻译的柯卡普的《阶级争斗》、沈雁冰翻译的《美国共产党宣言》以及《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一个兵的说话》《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等等文献,您可能就不是都熟悉了。这些珍贵文献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关联?又见证着什么样的历史大事件?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共产国际中不断出现的书名

    1920年8月17日,维经斯基(中文名吴廷康)在写给俄共(布)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部的信中,汇报了他自4月到达上海以来的工作进展,其中关于出版工作,他写道:“出版处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印刷厂,印刷各种类型的小册子。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寄来的所有资料(除了书之外),几乎全都被译成中文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发表了,眼下有15种小册子和传单待依次付印。顺便说一句,《什么是共产党》《俄国共产主义青年运动》《一个兵的说话》(此文出自一位中国革命者之手)等已经出版。”不久,东方民族部就在发给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共产国际和外交人民委员部杨松的密码电报中又详细罗列了这些书籍。12月21日,东方民族部在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详细汇报本部组织和活动情况时,再次详细汇报了这些出版工作,“据8月份的报告可知,已经出版印行了16种翻译的和原文的小册子及传单,其中有: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2.《共产主义ABC》——米宁著;3.《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4.《论苏俄的共产主义青年运动》;5.《苏俄的教育》;6.《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7.《一个兵的说话》(中国革命者撰写);8.工会知识和其他书刊。从8月22日起用中文定期出版《劳动界》(随信附上上述书籍)”。

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封面(左图)

1920年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二版封面(右图)

    维经斯基是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派遣到中国开展共产主义工作的苏俄密使,1920年4月来到上海。经李大钊介绍,他很快便与2个月前转移到上海的陈独秀建立了联系。此时的陈独秀正在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沈玄庐等人一起探寻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把苏俄革命以及苏维埃劳农政府的情况尽快翻译介绍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推动他们了解新生的俄国和俄共(布)政党的状况,进而选择十月革命道路,成为维经斯基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苏俄的教育》等便被翻译出来。这些小册子在维经斯基给其上级的报告以及东方民族部给俄共(布)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中一再出现,说明这些薄薄的小册子在苏俄与共产国际对华工作中的重要性,承载着传播苏俄革命理念的重任。

    《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64开,译者“李绰”,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其底本是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编撰的《1919年苏维埃日历》上的文章《十月革命给了什么》。该小册子由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阅读并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其父俞韵琴捐赠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苏俄的教育》,目前尚未见到单独的小册子。但查考当时传播社会主义的报刊,《星期评论》第45号(1920年4月11日)曾刊载颂西翻译的《苏域俄罗斯教育谈》,同一期还比较集中地刊载了两篇介绍苏俄的文章《俄国劳农政府通告的意义》《为什么要赞同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

    《一个兵的说话》,64开,通过一个叫李德胜的士兵的口述,讲述了在军阀压迫下,一个普通士兵的遭遇,力图唤醒士兵们的阶级觉悟,号召士兵起来进行社会革命。这也是俞秀松珍藏并流传下来的中共早期珍贵文献。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

    在维经斯基等人的帮助下,陈独秀加快了建党工作的步伐。1920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在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起初名为“社会共产党”,并起草了党的纲领。8月,经陈独秀与李大钊商议,正式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为书记。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起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后,继续大力组织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献,积极推进“与劳工为伍”,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发起组首先组织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920年三四月,春寒料峭时节,陈望道在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集中精力把《共产党宣言》译好后,带着译稿来到了上海。“宣言”本是应上海星期评论报社邀约翻译,计划在报纸上刊载的,但是由于法租界施压,报纸在6月6日被关停。如此珍贵的文献,好不容易翻译出来了,如何与读者见面呢?刚到上海的陈望道借住在白尔路三益里17号(今自忠路、顺昌路东南一带)李汉俊家,这里也是《星期评论》编辑部。这幢“三上三下”的石库门房子里此时很是热闹,公共租界情报人员1920年6月26日向上级报告:“布尔什维克代理人在那里的活动集中于《星期评论》报社,据说报社聚藏着十四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确信他们都在为‘事业’而工作。其中一些人正在翻译无政府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的宣传品以便秘密发行。”为了将这些布尔什维主义的宣传品传播出去,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组主要成员经过商讨,决定秘密成立一个印刷所。于是,在辣斐德路成裕里12号(今复兴中路、顺昌路西南一带)一幢不起眼的石库门房子里,又新印刷所悄然开张了。印刷所的名字暗含着创办者的期望,期待“日日新又日新”。6月28日,陈望道托俞秀松将译稿转交给陈独秀。陈独秀和李汉俊将译稿仔细校对后,于8月17日之前,以“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的名义出版,初版1000册,很快售罄;9月,再印1000册;同月,又以“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二种”的名义出版了李汉俊翻译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与此同时,发起组又成立了新青年社作为丛书的公开发行机构,总经销处设在上海法租界大马路(今金陵东路)279号。10月起,又将邀约李季、恽代英等人翻译的《社会主义史》《阶级争斗》以及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进行论争的文章辑录成《社会主义讨论集》作为“新青年社丛书”陆续推出。

    除了这些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更加重视运用报纸、刊物作为宣传阵地。8月15日,发起组创办了面向工人的通俗读物《劳动界》周刊,深入浅出地宣传革命道理,深受工人欢迎。9月,将《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改版为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社会主义讨论的理论刊物。10月,帮助上海工商友谊会创办面向广大店员的通俗刊物《上海伙友》,注重启发店员的阶级意识。11月7日,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又创办专门面向早期共产主义者的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立场鲜明地树起共产党的旗帜。

引领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引领无数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的思想成长,推动着他们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曾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今译为《阶级争斗》),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1920年的夏天,毛泽东认为自己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革命》《一个兵的说话》

   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曾阅读过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译作。也是在1936年,周恩来对埃德加·斯诺说:“在赴法国之前,我从译文中读过《共产党宣言》。”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后,周恩来和蔡和森、朱德等人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蔡和森于1920年2月初抵达法国勤工俭学。抵法后,他借用字典,采用“鲁莽看法文报”的方法,刻苦求知,经过几个月的猛看猛译,从法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

    1920年夏,刘少奇、任弼时等6人一同从湖南来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在这期间听陈望道讲授《共产党宣言》。后来,刘少奇曾谈到《共产党宣言》对他思想产生的重要影响:“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备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邓小平晚年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成长经历时曾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见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党思想的探索

    五四运动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广泛传播,以及日益深入地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在中国酝酿、建立一个先进政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围绕建立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等关键而重要的问题,他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建党思想的重要成果。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认为俄罗斯的阶级争斗的方式——无产阶级专政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经过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还注重翻译研究国外共产党的党纲、宣言等文件,12月7日出版的《共产党》月刊第2号,刊发了沈雁冰翻译的《美国共产党党纲》《美国共产党宣言》,后者还被印成单行本小册子发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拟订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和宣言提供了借鉴。

    中国共产党在发起创建之初就重视介绍和研究列宁的建党思想。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创刊号就刊载了《俄国共产党的历史》《列宁的历史》,还集中介绍了19种列宁论著,其中包括《进一步退两步》等阐述列宁建党思想的重要文章。1921年4月7日出版的《共产党》月刊第3号又刊发了《加入第三国际大会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加入第三国际的各国共产党所应具备的资格和要求,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建立自己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行动的方向。1920年9月至1921年4月,转变为发起组机关刊物的《新青年》也大量刊载介绍苏俄情况的文章,第八卷第一号至第六号共计刊发相关文章达40篇。1921年6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湖北汉口印行出版了小册子《共产主义与智识阶级》,第一次详细阐述了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定位和作用,号召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组织劳动者的先锋队,引导他们走向共产主义道路。

    正是在翻译、研究这些布尔什维主义文献的过程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组织形态的认识逐步清晰起来。他们还初步开始结合中国国情,运用所学马列主义建党理论,分析思考中国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这批建党时期珍贵文献的产生,从1920年夏到1921年年中,时间跨度不过短短1年,但是其意义却不容低估。这批珍贵文献,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关键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引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探索建党思想,更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的重要历史印迹。

    文中所示资料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

    原载于《中国报》2021年7月2日 总第3699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