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红色记忆

中央苏区的红色金融机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始末

作者:王 稹

来源:中国报

2021-08-06 星期五

    在中国第二历史馆特藏展厅内有一盒国民党“收缴”的苏区硬币,其中有中央苏区壹分、五分铜币和贰角银币3种面值硬币。硬币正面上方均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镰刀锤头”“五角星”“稻麦穗”等点缀于正反两面,似一幅生动的红色宣传画。发行这些硬币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创办时连行长在内仅有5人,但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却为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巩固红色政权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金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任行长“毛总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贰角面值“苏维埃国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首任行长是毛泽民。毛泽民,字咏莲,后改字润莲,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之弟。毛泽民只读过几年私塾,就回家跟随家人学习生产经营,练就了一套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本领。1921年,毛泽东回到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并引导弟弟毛泽民投身革命洪流。毛泽民先后参与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上海党中央出版发行部等与经济相关的工作。

    1930年冬至1931年,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后,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

    1931年夏,毛泽民进入中央苏区。随后,他又到江西瑞金协助筹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管理后勤事务,人称“毛总务”。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根据临时中央有关大纲的来电原则制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临时中央提供大会讨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等法律文件。大会选出63人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伊始,就开始着手建立金融体系,创办国家银行,解决苏区财政问题。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设立国家银行一事确定后,行长人选成为当务之急。大部分中央执行委员提出应由有银行工作经验的人来挑起重任,但当时苏区缺少这样的人才。后来,有人提议由毛泽民担任,理由是:“他自参加革命都是从事经济工作,是党内的理财能手,还是有名的神算子,可以双手同时拨打算盘,财务从不出差错。这次‘一苏大’后勤保障也成绩突出,他当行长一定错不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项英当即支持说:“我同意!毛泽民是国家银行行长的最佳人选!”

    就这样,毛泽民着手筹建国家银行。1932年2月,一个由行长、会计、记账、出纳、总务各一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宣告成立,行址设在叶坪村一幢约200平方米的小院内。

“金山银船”护国币

    发行货币的准备工作异常艰巨,但国币发行是关系到苏区财政稳定的大事,毛泽民通权达变,带领工作人员自制印钞纸,刀下救出“国币设计师”黄亚光,克服资金、设计、印刷、防伪等种种困难,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得以于1932年7月7日正式发行统一的新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又称“苏维埃国币”,有壹圆、伍角、贰角、壹角、伍分5种面值纸币,及壹分、五分铜币和贰角银币3种面值硬币。

 
1933年8月31日,《红色中华》刊发的《开展拥护国币的群众运动》一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国币后,临时中央政府便不断颁布法令,规定“国家银行所发行的货币,为苏维埃国币,凡苏区境内,均一律十足通用”,并强调国币的绝对信用,严禁制贩假币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国民党反动派则在军事“围剿”的同时,经济上也实行封锁与渗透,印制、贩运假币进入苏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挤兑现银等,以行其“极尽全力扰乱,使其不攻自乱,一举而歼之”的阴谋。

    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临时中央领导人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负责军事指挥。他们放弃过去几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与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战局的发展对红军日渐不利,大片中央苏区沦陷。苏区财政因全力支持前线战斗日显枯竭,此时博古却命令多印钞票来缓解经济困难,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换来的只是国币贬值,物价飞涨,群众恐慌。一时间,隐藏在苏区的敌特分子趁机兴风作浪,谣言四起,国币信誉严重受损,导致许多商铺不收国币只收现洋,大批群众被迫前往银行兑换现洋。最严重的危机——挤提现象出现了。

    面对危机,毛泽民等人决定把石城秘密金库内价值百万的镇行之宝取出应对,“搭个金山银船给人们看看,国家银行的实力是雄厚的,共和国的金融大厦是垮不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营业厅大门准时打开,准备用纸币兑换现洋的群众挤了进来,却被眼前由金条、金锭垒起来的“金山”和银锭、银圆搭成的“船山”所震撼,换币者成为参观者,转而又成为宣传者,一场危机就在这“金山银船”中悄然化解。

长征中的“马背银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毛泽民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工作人员被编入中央军委纵队第15大队开始长征。为使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能用国币购买一些给养,而又不使当地群众受损失,每到休整地,银行的工作人员就要做好国币的使用、发行和回笼工作,调用金银货币及物资储备以保证国币兑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背银行”。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黔北重镇遵义城,缴获城内囤积的价值几十万的食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长征途中首次发行国币提供了物资保证。在休整的12天里,“因为可以用国币购买低价食盐,又可兑换现洋,所以遵义商店齐开门,大家争要‘红军票’,全城活跃,极一时之繁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遵义城商业中心设立了6个兑换点,在周边驻军处设立了19个兑换点。至红军离开前一晚,银行工作人员还在通宵兑换,回笼国币,维护群众利益。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随军委纵队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长征。银行工作人员对从瑞金起运的金银进行清点,在一路战事不断的情况下,除正常开支外无一短少。中共中央机关到达陕甘根据地瓦窑堡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改称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称“陕甘宁边区银行”。自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结束历史使命,开启新的征程。

    文中所示资料为中国第二历史馆藏

    原载于《中国报》2021年8月6日 总第3714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