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忠诚坚守的“工匠”

作者:郭汝爽

来源:中国报

2017-10-25 星期三

    王文君同志是中直管理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她1982年参加工作,先是中直管理局招待所服务员,后任办公室文书和机要秘书等,从2001年开始,她作为全局唯一的专职人员,从事管理工作,至今已有16年。

    16年来,王文君同志扎根室,伏案于卷宗之中,一丝不苟地进行整理、移交、利用和数字化加工等工作,这些年来,她经手的累积达2500多盒4.6万多件。在她的努力下,中直管理局工作快速向前发展,从手工录入目录发展到网络信息平台录入、逐页彩扫、数字检索,从单一的文书管理发展到照片、会计、工程项目、审计等多种门类管理,管理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16年来,中直管理局工作连续多年受到中办图书资料室、国家局业务主管部门的通报表扬,2011年被评为“2001—201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移交工作优秀单位”,2014年存量100%完成数字化,受到国家局通报表扬。王文君同志多次作为先进典型在中办业务研讨会上介绍经验,多次获得局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17年被评为中央办公厅“三八红旗手”、中直管理局第二届“身边的榜样”。

    这项平凡、基础甚至不起眼的工作被王文君同志做成全厅的标杆和全局的亮点,她用16年的呕心沥血和精益求精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她用16年的默默付出和无悔奉献真情演绎了一名人的忠诚坚守。

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

    1982年,王文君同志来到中直管理局中直招待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年仅17岁的她勤快利索,不怕吃苦,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1987年,局里选拔打字员,她被选调到办公室工作,先后在局文书、机要秘书等岗位工作。不管承担什么工作任务,她总是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多年的文秘工作经历,也使她积累了丰富的公文处理经验。2001年,办公室领导跟她谈话,希望她能接手管理工作,当时正值机构改革时期,各单位积压了3年没有整理,很多人对这项工作避之不及,但她没有丝毫犹豫就一口答应下来。刚接手工作,面对的是积压了3年的数千件,她思想压力很大,私下里急哭了好几次,但不服输的她咬着牙打起精神,晚上刻苦钻研规章制度,白天向上级主管部门、中办其他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反复请教,边干边学,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整理规范,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在普通人眼里,是一项基础工作、幕后工作,意味着长久的枯燥、寂寞、清苦,但她却始终牢记着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初心,珍视着这份责任,全心全意地付出。她说:“我刚开始从事这项工作时也觉得很枯燥,但慢慢地我越干越喜欢,越干越有感情。”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每天上班后,她总是先到室,查看通风、温湿度、电器和电线电路情况,排除安全隐患。现在,已经全部实现网络查阅浏览,室平时来人很少,但她每周总要抽出时间认真打扫一遍,做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柜里,盒按照年代、机构摆放的井然有序,哪个年代、哪类事项的放在哪里,她都烂熟于心,查找又快又准。查阅历史时,她总要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从盒里取出,反复叮嘱查阅人员,历史纸张脆弱,容易损伤,切记保护好。按照中办的要求,每年6月底,要把上一年度的永久文书移交上级主管部门。每年移交前,她都把认真清点,按顺序装箱,箱子上做好标注,打印好目录,把电子刻盘封装好,再三检查确定规范无误后,再把正式移交到上级主管部门。每到这个时刻,她既高兴又失落。她说:“看着自己精心整理的被送走,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嫁出去一样,心里特别骄傲,但又像被掏空了一样不舍。”16年,2500多盒4.6万多件,每一件她都仔细整理过,每一页她都认真翻看过,一盒盒里,浸透着她的心血和汗水,凝结着她的青春和岁月。

匠心,源于对业务的专注与执着

    中直管理局有29个部门、单位,70多个处级机构,涉及财务、资产、基建、房地产、工程项目、审计、政府采购、经营等多个领域的业务,每年产生的总量很大,种类很多,做好工作非常不容易。一年一度的文书质量检查接收是工作的重头戏。近年来,随着管理局职能任务不断拓展,每年形成和移交的数量越来越多,从以往的几百件增长到4000件4万多页,王文君同志作为全局唯一的专职人员,上半年要集中3个多月进行攻坚,对所有归档文件逐页逐字检查把关,查看文件是否齐全,排序是否规范,保管期限是否划分正确,编目是否准确,有没有缺页缺件情况,与各单位归档人员反复沟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完善。每发现一个问题,她都会用标签纸进行标注,再统一记录下来,复检的时候对照查看。遇到新任文书人员第一次归档,她总是手把手教学,随时上门指导。2012年,中直管理局要向中央馆移交1981年至2005年的永久类保存,所有要拿出来一页一页重新整理,时间紧、任务急,她加班加点,连续工作,周末也顾不上休息。以前的历史放过驱虫药,味道很呛人,工作时她要戴两层口罩才能遮住气味,晚上回家时鼻孔里都有了血痂。这期间,她父亲突然病故,消息传来,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休假调整一下再继续工作,但她想到整理一半还堆积在桌上的卷宗,含着眼泪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强忍着内心的巨大悲痛,办完丧事立刻赶回单位,继续一丝不苟地工作。这次移交得到中央馆、中办图书资料室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在她的努力下,中直管理局工作不断发展,2003年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1950年以来的全部完成数字化加工,实现了“存储数字化、利用网络化”;2013年以来,开始对照片、会计、工程项目、审计等多种门类进行全面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管理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利用越来越方便快捷,在审计署派驻工作组审计、在建项目清理、中央巡视组专项巡视等大事、要事、急事中得到了有效检验,在局内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得到广泛好评。2013年至2016年,连续在中办移交工作通报中得到表扬,通报中提到:“管理局的数量在全厅是最多的,但整理规范,移交准时,沟通顺畅,在中办机关树立了标杆。”2016年10月,中办图书资料室在中直管理局召开中办业务研讨会,王文君同志作为先进典型发言,现场很多同志听了她的报告后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要学习她这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本单位工作再上新台阶。

快乐,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

    年轻人见到王文君同志,都会发自内心地叫一声“王姐”。王姐是有名的热心肠,每次大家来查,她都热情地招呼,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的年轻同志,也没有生疏的感觉。有时大家查阅的年代久远,题名模糊,她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搜索、查阅,帮着大家联想、回忆。好几次她在去医院的路上接到有人要查档的电话,她都二话没说快速赶回单位。多年来,她的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全局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王姐还是个过日子的高手,她把这种节俭持家的精神也带到工作中。每年检查拆下来的回形针、长尾夹和多余纸张,她都收集得整整齐齐,准备再次利用;每次移交要用到十几个纸箱,她总是提前收集一些旧纸箱备用。今年7月室更新柜,装的几十个箱子全都是她从各处搜集过来的,熟悉她的同事们都说:“王姐看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不让扔。”听到这些,她总是豪爽地笑着说:“我们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能Letou一分是一分!”王姐更是办公室同志的贴心大姐,她任工会小组长时,看到大家工作忙,集体交流机会较少,于是发起了集祝福、送贺卡活动,成为大家联络感情、凝聚合力的重要纽带;看到年轻人总埋头工作,她每天定时催促大家参加工间操、健步走等文体活动;她经常制作辣椒酱、山楂酱、泡菜,带给大家品尝,并广受欢迎。王姐身上始终汇聚和散发着阳光般的温暖,她热爱她的专业、热爱她的工作、热爱她的集体,她用自己的大爱感染和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就像有一年王姐的生日贺卡上一位同事写的那样:“大姐的胸怀,大姐的水平,大姐的亲切,大姐的温暖,有这样的大姐,真好!”

    原载于《中国报》2017年9月21日 总第312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