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谈重大疫情的“管”与“用”

作者:蔡盈芳

来源:中国报

2020-03-06 星期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在各项事业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为遏止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疫情面前,工作者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提供信息为抗击疫情服务。疫情发生后,国家局第一时间下发文件,要求加强抗击疫情期间的工作,特别要求做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要求各级部门积极向本地党委和政府提供利用服务。不少学者也以此为已任,撰文呼吁加强新冠肺炎疫情管理工作。

    加强某一时期某一专项工作的工作,主要包括归档和利用两个方面。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击疫情的各项部署,统筹做好相关工作,是近期部门的工作重点。为此,广大工作者要按照《国家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即,面对当下尚未结束的疫情,首先要大力提供利用,助力疫情早日结束。同时,也要从长远考虑,做好抗击疫情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归档、移交和保管等工作。也就是要统筹做好“管”和“用”两方面工作,并随着疫情发展进行实时调整。

立足当前,用好重大疫情

    利用与服务是工作的目的与宗旨。经过长期实践,我国形成了一套提供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都具有不确定性,利用需求和特点与我们日常服务的对象有很大差别,这给利用带来了较大难度,尤其在抗击重大疫情工作要求的快速响应、跨地区跨单位调用、精准提供利用等方面尚缺乏经验。如,此次疫情对“非典”时期利用需求最大最迫切的应该是武汉市,但“非典”主要保存在北京,武汉在调用“非典”时存在很大难度。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向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提供小汤山医院图纸的事例又恰恰说明了抗击重大疫情工作中跨地区、跨部门调用的迫切性及重要性。从小汤山医院图纸利用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体现出来的高速、精准、跨地区跨部门的高效利用需求,部门应从3个方面着手抓好重大疫情的开发和利用。

    一是用好数字馆(室)建设成果。重大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将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此时,对调阅利用的时间要求是分秒必争的。因此,快速的检索速度,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的信息提供,所提供信息的精准程度就体现了工作服务重大疫情抗击工作的效果。在这些方面,数字馆(室)是可以发挥优势的。首先,数字馆(室)检索的速度快,手工检索无法比拟。利用数字馆(室)可使部门快速响应重大疫情抗击工作对利用的需求。其次,数字馆(室)可远程检索并远程提供信息利用,能够满足重大疫情发生时人员活动受限和跨地区跨部门异地查档调档的需求。再次是数字馆(室)可大幅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可满足重大疫情抗击工作对高效率利用的需求。一些中央企业建成的数字馆(室)在服务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了其重要作用。如交通银行通过数字馆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公司有关部门对“非典”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通过数字馆(室)建设成果实现了公司全员移动办公,并推出了移动数字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这次抗击疫情对利用的需求也间接启示我们,数字馆(室)建设的力度仍需加大。

    二是加强对重大疫情利用需求的研究和编研工作。重大疫情一旦发生,情况紧急,如何在第一时间精准地将有关提供给有需求的部门和人员,是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提高利用效率的又一关键。首先,疫情发生后,部门也不能囿于提供原件服务,而是在进行深加工的基础上,再提供利用信息。如湖南Letou岳阳市馆在疫情发生后迅速行动,市馆馆长余友安撰写了7000多字的调研报告《17年前岳阳抗击“非典”回顾与启示——对我市当前疫情防控的一点思考》,并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参谋服务,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其次,部门要在平时做足功课,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利用需求研究,梳理出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利用需求,将各阶段有关人员的利用内容拉条挂账,形成应急方案。其次,要加大重大疫情编研力度,在平时就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重大疫情编研成果。因为编研成果可以缩短利用者获取有用信息的时间,提高利用的精准度。

    三是建立服务抗击重大疫情协调机制。重大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利用人员、利用内容的不确定性,加之我国是一个突发事件频发的国家,这种跨地区、跨部门利用将成为一种常态。要应对这种非常规利用需求,应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大型企业事业单位部门建立抗击重大疫情调用工作的协调指挥机制,一旦突发重大疫情,协调指挥机制可以精准对接抗击疫情协调指挥部门,快速实现跨地区、跨单位调用,为疫情防控部门提供更多参考借鉴。部门还应争取将工作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机制,使部门及时、全面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进展,精准识别利用需求,提高利用的精准度。

放眼长远,管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高效的利用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但是,在提供服务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我们也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针对此次疫情期间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高度,大胆创新,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健全重大疫情管理体系。

    一是创新重大疫情保管机制,建设重大疫情馆(中心)、数据中心或专题数据库。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是抗击重大疫情期间利用工作的显著特点。要满足这种需求,实现信息集中从而实现共享是有一条有效途径。尽管我国的进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资源信息的集中,但在我国的管理体制中,重大疫情与其他一样,按全宗归档,按地区进馆,这使得同一次重大疫情抗击中形成的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或单位保管,难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或共享利用。为此,要研究建立重大疫情馆(中心),收集保管历次重大疫情管理中形成的分散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使重大疫情信息实现集中,方便共享利用,以应对重大疫情发生时的快速调用,减少的跨地区、跨单位调用。当然,建立重大疫情馆(中心)的方式需要改革当前我国管理机制。如要保持现有实体保管机制不变并实现信息集中共享,也可以采用建立重大疫情数据中心或专题数据库方式,对重大疫情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地方重大疫情专题数据可以按“级—市级—Letou级—国家级”逐级建设的模式,企业可按“三级以下企业—二级企业—总部—国家级”的模式,先分级建设后集中建设,以加快建设速度,最终建成一套包括全国所有重大疫情的国家级专题数据库。

    二是创新进馆要求,优化重大疫情进馆(集中)时间。我国的进馆制度中建立了资源定期集中制,集中时间分别是归档满20年和10年。但此次疫情期间对“非典”利用的需求表明,现有进馆制度中的资源集中时间不能满足发生时间不确定的重大疫情防控的需求。如各地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形成的,有的到今年只有17年,大多未进馆,使得各地综合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中可利用的只有当时作为临时机构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撤销时进馆的。企业也只能利用本级或本企业形成的,而无法利用下级企业或其他企业的。为此,需要创新进馆制度,对于常设机构形成的重大疫情实现即归档即进馆制度,无须等到在形成单位保管满20年(或10年)。同时,要创新重大疫情鉴定制度,将抗击重大疫情形成的尽可能确定为较长的保管期限,必要时可全部划为永久。因为,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信息参考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

    三是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历史告诉我们,重大疫情的发生往往意味着人员活动空间的限制。电子文件电子化单套制归档使归档工作可以远程完成,使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不会因为人员活动受限和无法面对面交接而不能及时归档。国家电网公司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就充分利用企业数字馆(室)试点形成的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顺利推进抗击疫情远程在线实时归档,并同时推出抗击疫情文件材料的手机应用软件归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几年探索,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日臻成熟,认可电子凭证效力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管理中全面应用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技术完全可行。

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除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外,其他如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在我国也时有发生,同样需要利用的有力支撑,利用需求的特点也大致相同,同样也会形成需要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同样需要健全管理体系。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加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契机,健全和完善突发事件管理体系。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同样能在其他突发事件中进行应用。这不仅能为增强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出贡献,也能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出贡献,更可以为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作出贡献。

    原载于《中国报》2020年3月5日 总第3494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