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疫情中的最美坚守

——北京市东城区馆下沉干部防疫侧记

作者:实习记者 李安涛

来源:中国报》

2020-06-06 星期六

    5月21日至28日,全国两会在京胜利召开。为保障两会安全、顺利地进行,北京市东城区馆14名干部于5月21日至31日下沉永外街道,参与两会期间的疫情防控和安保值守工作。这已是他们第三次奔赴防疫一线。

    疫情暴发之初,区馆根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于1月28日和2月7日连续派出两批次4支队伍25名干部,下沉永外街道管村社区、革新西里社区以及建国门街道崇内社区、西总布社区参与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其中,11人被评为东城区“社区防疫标兵”。3月25日,区馆再次派出14名干部前往北京站参与入境进京人员的转接、核查和登记工作,一直奋战到4月底。他们工作认真负责,被评为东城区“入境进京防疫标兵”。

    区馆的下沉干部们用120余天的基层防控,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与平安;用连续4个月的最美坚守,为社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疫屏障。

身先士卒 防疫业务两手抓

    6月1日,在结束了两会期间的社区防控任务后,李旭返回区馆办公室,开始了日常的忙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社区防疫一线奋战了4个多月。

    “作为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上去!”1月28日,在接到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时,李旭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后被分配到永外街道管村社区配合社区工作者开展防疫工作。登记核对社区居民信息、打电话核查、测量体温、入户排查疑似人员、宣传防疫知识……这一项项工作琐碎细致,是对耐心和体力的极大考验,但李旭没有一丝厌烦,始终热心细致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李旭既是下沉干部,也是区馆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单位的后勤保障和行政运行等事务。下沉管村社区前期,他经常是社区、单位两头跑,忙完了一整天的社区工作后又赶回单位采购分发防疫物资。有时,他还要从社区临时赶回单位处理紧急事件,之后再返回社区继续工作。大年初六,他在社区工作结束后,晚上又返回单位参与夜班执勤。他经常说:“站岗是第一位的,但日常工作也得完成,单位还得照常运转。”

    作为办公室主任,李旭负责采购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然而,疫情暴发初期,口罩等防疫物资市场供应不足,全国各地都有很大缺口。李旭便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多方联系、想方设法为单位采购防疫物资,暂时缓解了物资紧缺的难题。

    特殊时期,工作繁忙的李旭很难兼顾家庭。他的母亲去年年底手术后长期昏迷未醒,但他因为自大年初四起便坚守在社区防疫一线,很少有时间照顾母亲。一天,正在参与防疫工作的他听到母亲猝然离世的消息,心中悲痛万分,不禁潸然泪下。然而,他仅仅请了两天假,回家料理完母亲的后事便再次返回疫情防控岗位,继续值守。

    “让我来!我先上!”面对危险和困难时,李旭总是挺在前面。而谈到工作中的难处和付出的辛劳时,他却总是说“没什么!我没事!”。这名“80后”年轻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坚守岗位 尽职尽责显担当

    在北京东城区馆下沉干部中有两位57岁的老同志,张金华就是其中的一位。当谈到年届退休仍主动报名下沉社区防疫时,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要走在前列,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

    张金华和单位的几位同事被分配到永外街道革新西里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春节过后,北京接连下了几场大雪,天气异常寒冷,但张金华和同事们却顶着大雪和严寒驻守在社区值守点。“当时气温非常低,连测温枪都一度失灵,但同事们都坚持了下来。”张金华说道。

    防控初期,正值寒冬,很多女同事身体弱,张金华便主动提出替她们值守,让女同事先去休息。在很多同事眼里,张金华是馆里的老同志,更是一位尽职尽责、关心年轻同事的老大哥。

    由于境外疫情蔓延,3月25日,张金华从社区转战北京站,参与境外来京人员转接工作,包括各口岸对接北京站入境进京人员的接站核录、信息登记、交接转运等,确保疫情管控闭环管理。而他则要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每次穿上便是4个小时。其间,他不敢喝水、忍着不上厕所,为的就是延长防护服的使用寿命,节Letou防护物资。每次工作完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衣服、头发已全部湿透。由于护目镜和口罩必须严密佩戴,他的眼镜片上慢慢蒙上了一层雾气,工作时间一长就会感到憋闷,透不过气来。但他仍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防控工作,毫不退缩。

    境外入京人员的防控工作坚持24小时循环轮换值守、集中住宿“三班倒”,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吃饭、作息完全没有规律。即使这样,张金华仍坚守自己的岗位,随时待命,倾尽全力做好境外疫情防控闭环链条中自己负责的那一环。

巾帼有我 “战地玫瑰”别样红

    北京东城区馆职工女多男少。在下沉社区防疫的干部中,许多女职工主动报名。她们用热血和担当,让“铿锵玫瑰”在防疫战线上骄傲绽放。

    接收征集科副科长梁晶是一位农工民主党党员,同时也是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孩子就由奶奶、姥姥轮流帮忙照看。下沉社区以来,梁晶和孩子聚少离多,忍着对孩子的思念坚守在社区防控岗位上。

    在社区封闭管控初期,外卖、快递禁止进入小区。“有的居民十分不理解,对我们态度很蛮横,认为我们凭什么不让快递进来,大冷天儿的害得他们出来取快递。”梁晶谈道,“刚开始脸皮薄、不好意思张口说话,有时甚至被居民怼到默默流泪。但还是得跟居民耐心讲解政策,让他们理解我们的工作,有点委屈忍忍就过去了。”

    随着防控形势的向好及气温的回升,人们的防控意识也随之降低,小区、街头出现了不戴口罩出行的人,给社区防控带来很大风险。梁晶也提醒大家,常态化防控下也要严格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要降低防控要求。

    与梁晶一起参加社区防控的还有一位曾参与过抗击“非典”的部队医院护士转业的女干部。她叫戴秀娟,爱人是街道的工作人员,夫妻双双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

    下沉社区期间,戴秀娟每天很早到岗,用消毒液把室内所有的桌椅仔细擦拭一遍,严格消毒。同时,她还会时刻监督并叮嘱大家勤洗手、多通风、及时消毒。她把大家的房间一分为二,一半是“污染区”,作为从小区收集回来资料进行集中整理、登记、核对的场所;另一半是“生活区”,作为大家休息、吃饭的场所,做到同一房间内办公、生活两分离。“我有过抗击‘非典’的经历,比同事们多知道一些防疫知识,没啥专业的。大家按我说的做了,不就跟我知道的一样多了么。”当记者称赞她非常专业时,戴秀娟说道。

    除了李旭、张金华、梁晶、戴秀娟外,还有帮助居民扛水上楼、搬运重物的热心壮小伙儿范迎辉,患有心脏病却依然投身防疫一线的李雪芳,年近50岁却依然主动承担防控任务的老党员鞠艳……他们不仅是防疫标兵,更是兰台标兵。如今,他们虽撤离了防控一线回到本职岗位,但这段防疫经历将成为他们一生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从街道社区到火车站台,从风雪交加的寒冬到烈日炎炎的夏天,无论在疫情防控最吃劲时期,还是在常态化防控阶段,无论“战场”如何更换,环境如何恶劣,北京东城区馆的防疫标兵们一直用最美的坚守诠释着兰台人的奉献与担当。

    原载于《中国报》2020年6月8日 总第3535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