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馆藏瑰宝迁新居

——中国第一历史馆金匮龙柜搬迁记

作者:本报记者 孙 昊 张 钰 伍媛媛

来源:中国报

2021-06-21 星期一

龙柜吊装现场(本文照片由中国第一历史馆提供)

    “准备就绪。出发!”随着对讲机里现场指挥人员的一声令下,中国第一历史馆(以下简称“一史馆”)金匮、龙柜搬迁押运车缓缓启动。

    历时12天,120个金匮、86个龙柜,852人次,21台班机械车辆,163台次搬运……一史馆圆满地完成金匮、龙柜搬迁任务,为新馆的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前不久,记者搭上了金匮、龙柜搬迁押运车,随几百年来第一次走出皇史宬和紫禁城的金匮、龙柜,共同前往它们的新家——一史馆新馆。

    一史馆馆藏的金匮、龙柜是最具代表性的明清皇家装具,曾经贮藏着实录、圣训、玉牒,其外形精美,镌刻有云龙图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是一史馆馆藏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金匮为铜皮鎏金楠木匮,重约166公斤;龙柜为髤漆描金木柜,高为2.54米至3.13米不等,重300余公斤。由于体积大、重量沉,文物制成年代久远,加之本体的木质脆弱、易损,金匮、龙柜的搬迁难度之大、风险挑战之高,超出了想象。

全力备战 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搬迁工作现场总指挥王玉田介绍说。一史馆于5月5日启动金匮龙柜搬迁工作,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搬运难度大,一史馆面对多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金匮位于皇史宬正殿内的汉白玉石台上,所处位置与院落的地面有近3米的高低差,加上正殿四周环有汉白玉栏杆和石阶,搬运中既要保证运出文物的完好性,又要时刻确保古建的安全。另一边,86个龙柜均存藏在一史馆距地面16米高的4层库房内,较大的体积使其无法从楼宇内部正常运出,必须破墙吊出。龙柜搬至新馆后,有7个含外包装在内高3米多、重达千斤、超出货梯尺寸的龙柜须由人力扛至新馆展厅4层,且途经多个狭窄拐弯口。其搬运风险之大前所未有。

    金匮、龙柜均是几百年的文物,金匮表面图案向外凸起,包装不到位易使其凹陷,龙柜柜底4个支撑角受力如有不均也易折损。为了打包牢固、确保文物安全,每一个文物仅填充物和外包装就达7层之多、200公斤之重。同时,包装场地较为局促,特别是龙柜库房内操作面小,部分较高的龙柜都是“头顶梁、脚踩地”,根本就没有放倒打包的操作空间。其文物保护之难前所未有。

    搬迁现场涉及一史馆老馆、新馆、皇史宬三地,搬迁路线途经故宫、长安街、正义路等多个重要路段,要保证搬迁顺利需与管辖区域的街道办、文物局、交通局、派出所、消防局、城管和新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十几个单位密切沟通。其协调单位之多前所未有。

    为确保搬迁工作万无一失,一史馆自2018年就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制定各项措施。先后历经了调研、专家论证、文件准备、项目招标、方案编制、路线踏勘、方案演练、物资准备等阶段。

    在前期制定工作方案的基础上,一史馆不断细化完善方案,与搬迁公司沟通协调,多次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调研、数据测量、细化完善搬迁各岗位成员职责和各突发情况预案,确定项目总体实施进度排期和每日实施时间,并在搬迁前完成文物消毒、划定展厅放置点位等任务,让搬迁工作与文物保护、展厅布展等工作无缝对接。为尽可能降低龙柜吊装的风险,搬迁团队决定使用折臂吊车,并研发定制了吊车臂与龙柜之间的连接固定装置,充分发挥折臂吊车吊装稳定、不需搭建吊装平台的优势。

    今年4月,参与搬迁工作的一史馆干部职工及搬迁公司、保安公司、物业公司人员开展了全要素、全流程搬迁演练。公司制作了与金匮、龙柜大小比例为1∶1的模型,开展模拟包装、吊装预演、进货梯预演、下坡道预演和归位预演。通过演练及时调整出最优方案,调整进出库的行进角度,制作并多次改进了移位工具。

严密组织 确保搬迁工作万无一失

    为做到搬迁全过程上处处有岗、岗岗有责、人人尽责,一史馆成立了由馆领导挂帅的金匮、龙柜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金匮龙柜移交组、金匮龙柜接收组、安全保卫监督组等11个工作组,各工作组下设具体岗位50个。工作组每日召开搬迁工作情况通报会,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优化工作流程。

    搬迁过程中,一史馆严把“五关”,全力确保搬迁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出库关,制定了金匮、龙柜出库及进库定位清单,对文物及包装进行编号挂牌,设出库核对监督员,负责对文物进行核对和安全检查;建立吊装终端双人检查机制,由搬运公司和监督员对吊装设备进行检查;设立吊装外围双瞭望哨,配备通信工具,发现问题及时停吊。二是转场关,在两个转场点设立转场清点员,核对清点。三是装车关,在文物装车点设立监督员,监督文物上车情况,并坚持交接四方签字制度。四是卸车关,设立文物卸车监督员,对照清单对每件文物进行核对检查。五是入库归位关,按照定位清单逐个放入定位点,工作人员再次对文物本体进行摄录并与前期照片录像进行对比,确保文物本体未出现损伤,并由移交方、接管方等五方签字确认。

    在全力开展搬迁工作的同时,一史馆把确保安全放在首位,统筹兼顾抓好人身安全、文物安全、新旧馆和皇史宬安全,确保前方打胜仗、后方保平安。记者看到,搬迁各岗位工作人员都佩戴着安全帽、反光背心、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运输车辆均配置了灭火器和防暴设备等。在吊装口等有高空坠物风险区域设置有警戒带,严禁人员随意进入。此外,一史馆坚持把安全警示教育贯穿工作始终,对参与此项工作的公司及一史馆各部门开展安全教育,制作安全搬迁常识教育表,要求每名工作人员签字确认。

深入动员 以优良作风打赢搬迁仗

    “坚决打赢搬迁工作第一仗”“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些豪言壮语悬挂在搬迁现场,鲜红的党旗和由党员承诺签字的突击队队旗在搬迁一线高高飘扬。

    针对搬迁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风险高等特点,一史馆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全力做好搬迁工作,把思想发动贯穿搬迁工作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搬迁工作始终,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搬迁工作始终。

    在此次搬迁工作中,参与搬迁的一史馆全体干部职工勇于拼搏、吃苦奉献,以坚决打赢搬迁工作第一仗的决心,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心,以精益求精的细心,以心无旁骛的专心投入工作中,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搬迁任务。

    搬迁工作启动之初正值五一假期,为保证搬迁工作按计划实施,参加搬迁工作的同志们都加班加点,奔波忙碌于新旧馆和皇史宬三地,全身心投入到搬迁工作中。有的同志家属受伤,陪同就医后匆匆返回岗位;有的同志孩子突发疾病,在匆匆安排后立即返回工作岗位;有的同志妻子怀孕,为了工作顾不上陪爱人去医院产检,一忙就到深夜;有的同志父母难得来京,为了坚守岗位无法陪伴左右;有的同志身体不适仍奋战前线,药不离身坚持在岗……明清人长久以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保障了搬迁工作的顺利完成。

    金匮、龙柜的成功搬迁是新馆整体搬迁工作的良好开端。下一步,一史馆将继续深入领会中央领导、厅领导对新馆搬迁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馆国家局领导的各项要求,全面总结吸纳此次搬迁工作经验,积极稳妥推进新馆搬迁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原载于《中国报》2021年6月21日 总第3694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